Hugo是一个由Go语言实现的静态网站生成器,优点是简单,快速部署。
之前也使用过其他平台写过博客,登录时的复杂和页面充斥的广告就熄灭了一大半写作的热情。最近了解到相较于Hexo更加简单的Hugo,便花了些时间将自己的个人博客搭好。
1. 安装Hugo
进入Hugo Releases界面下载二进制文件。我的电脑是windows10 64位系统,下载对应的压缩包。
下载到本地之后解压,Hugo.exe文件不需要安装,将它放在一个你想放的地方,然后将对应的文件路径添加到环境变量中,就可以在控制台使用Hugo的命令建设网站了。(环境变量设置——此电脑-属性-高级系统设置-环境变量-对应的Path变量中增加放置Hugo.exe的绝对路径。)
在命令行中使用hugo version
,出现下图说明安装成功。
2. 在本地搭建Hugo站点
进入命令行模式(windows的cmd和git的bash都可以,我个人使用的是git bash)
使用hugo new site /MyBlog
建立新的站点,new site后面的参数是站点文件夹生成的路径。执行命令之后将会在指定目录下生成MyBlog文件夹,文件夹结构如图所示。
其中content文件夹存放博客文档,static文件夹中存放图片资源。
其实现在整个静态网站已经搭建起来了,但是由于Hugo没有自带主题,所以需要先下载一个主题,我这里使用了LoveIt主题,原型是基于LeaveIt和KeepIt主题,增添了很多方便的设置。
先切换到themes文件夹下cd themes/
将主题项目克隆到该文件夹下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dillonzq/LoveIt.git
该主题的配置信息可以参照作者给出的文档 LoveIt主题/中文文档
切换回MyBlog文件夹cd MyBlog/
执行命令hugo server -t LoveIt --BuildDrafts
在本地运行静态网站。
此时会报出错误
当时自己做到这一步,对这个错误有点摸不到头脑。且我将themes/LoveIt/exampleSite/config.toml文件覆盖掉MyBlog文件夹下的config.toml之后,仍然报错,但我使用其它主题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。
经过反复折腾,终于发现了原因。还需要将themes/LoveIt下的config文件夹复制到MyBlog文件夹,config文件夹中有一个_custom.scss文件,可能是因为缺少这个,主题运行不起来。
网站的一些样式布局在themes/LoveIt/resources中的最底层文件夹中进行修改(目前对css还不了解)
此时再使用上面的命令再本地运行静态网站,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:1313,得到如下界面就成功搭建啦
3. 将个人博客部署到GitHub远程仓库
进入GitHub(吐槽一下,GitHub在中国是真滴慢),注册好自己的账号。
点击右上角的加号,选择New repository创建新仓库。
注意!这里的仓库名称十分重要!必须为 你的Github用户名(全小写) + .github.io
此时仓库已建立完毕,回到MyBlog文件夹。执行命令hugo --theme=LoveIt --baseUrl="https://仓库名" --buildDrafts
(这里的—buildDrafts换成-D也行)生成静态网站文件夹。
运行之后发现MyBlog文件夹下生成public文件夹。这就是我们要推送到远程仓库的文件夹。
切换到public目录cd public/
对文件夹进行初始化git init
添加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到暂存区git add .
提交文件并附上提交信息(必须)git commit -m "我的Hugo博客第一次提交"
与远端的GitHub账户进行关联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://github.com/用户名/仓库名.git
将文件push到远端仓库git push -u origin master
push成功之后,就可以使用仓库名作为网址,对自己所搭的博客进行访问啦~
4. 总结
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,整个过程搭建下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,也遇到了不少问题。最折腾的就是LoveIt主题的报错,当时根据报错信息,以为是我是用的Hugo版本太新了,所以从0.54版一直试到了现在0.64版,花费了不少时间,结果是css设置网页格式的问题🤣,我太难了。
学习了知识还要进行输出,才能记住所学的东西,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养成写博客的习惯,加油~